第一百二十二章 枋头_晋末长剑
笔趣阁 > 晋末长剑 > 第一百二十二章 枋头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一百二十二章 枋头

  八月初四,过河的步军轻取枋头,斩首二百,俘二百,将这座残破不堪的土城给拿了下来。

  至此,二万多大军分屯枋头内外,深沟高垒,扎营屯驻。

  八月初五,他登上了几乎要倾颓的枋头城墙,登高望远。

  黄河河面上,船只密密麻麻,自荥阳、濮阳二郡驶来,满载粮草和军资,靠岸后,于老淇口附近的滩涂地上卸货,再将其输送至营内。

  淇口,即淇水入黄河处。

  汉建安九年,曹操“在淇河口下大枋木以筑堰,遏淇水入白沟以通漕运。”

  淇水源出太行,沿途有诸多溪流汇入,水势湍急,流量很大,山洪暴发之时,汹涌冲入黄河。

  曹操为了北伐,下令用大枋木于淇口修建人工堰坝,令其改道,流向东北。

  说白了就是东北流向的白沟水量稀少,不利漕运,而淇水水量丰沛,于是想办法将淇水注入白沟,以通漕运,为北伐提供粮草。

  也就是说,枋头这个水利工程主要是为了军事用途,更准确地说,主要用来运输军资粮草,以减轻深入河北腹地的后勤压力——陆地运输不是不可以,但水运成本要低得多。

  无论何时,后勤一直都是战争最重要的因素之一,甚至是绝大多数将领作战时的首要考虑因素。

  历史上桓温自枋头撤军,后勤更是决定性因素——雨水少了,河道清浅,一些河段走不了运粮船,直接导致前线粮食一天比一天少。

  如今邵勋比桓温提前数十年抵达枋头,准备将这个比营垒强不了多少的土城改造为大型军城,背靠大河,屯驻强军,作为北上的战略支点。

  如果说今年濮阳还有匈奴游骑搞破坏,导致当地百姓庄稼歉收的话,枋头城一旦成功驻军,至少能遮护东西二百里的河段,让南岸的百姓能放心生产,不再受胡骑戕害。

  “那是古清水口吧?”邵勋指着西南方向一条半淤塞的河流,问道。

  自文石津渡河北上的何伦抬眼一看,立刻说道:“没错,那便是清水口。王仲宣《英雄记》曾载‘绍在朝歌清水口,浮等从后来,船数百艘,众万余人,整兵骇鼓过绍营。’”

  邵勋赞许地看了何伦一眼。

  老何确实是武人,但他也是世家子,出身东海何氏,这个家族在南朝宋时随刘裕而发达起来,煊赫无比。

  所以,何伦看似粗鲁,但其实学问还行,读过不少书,只不过当了武人后,受大环境影响,居然摸起公主来了。

  妈的,老子还没玩过灵寿公主,你都上手了。

  “枋头筑成后,曹操又将清水改道,于枋头汇入淇水,一同注入白沟。”何伦继续说道:“枋头其实是个好地方,西、南皆有河水,利于船运。如果将清水口重新用起来,又可沟通大河,粮船直接开至枋头城下,则军城坚不可摧也。”

  清水源出汲郡,流入汲县、朝歌一带时,大体是东西向,水量不算很大,本来于清水口注入黄河。

  淇水源出太行,自朝歌而南,于淇口注入黄河。

  清水口、淇口离得很近。

  枋头筑成后,清水改道,不再注入黄河,于枋头汇入淇水。

  淇水同样改道,不再注入黄河,携两条河的水一起注入白沟,流向东北。

  “不,清水口稍远,不太合适。淇口更合适一些。”邵勋说道:“枋头筑城完毕之后,我意于南边再筑一城,疏浚淇口河道,接黄河之水,以利船运。如此,则有枋头南城、北城,夹河而立,互为犄角。”

  北岸地势高,如果接黄河之水,建造码头的话,现在的枋头是够不着的,须得往南再筑一城。好在这两座城之间相隔不远,几里地罢了,甚至可联为一体,跨淇水——不,枋头往东应该称为白沟了——沟通南北,中间河面上设水门,以通船只。

  古来很多城池都这样。

  比如被赵二毁掉的晋阳城就夹河而建,汾水纵贯其中,通过水门沟通内外。

  只是这样一来,枋头城的规模就大了,不再是县城大小,而是河阳北城一样的郡城级别了。

  这样有利有弊。

  坏处是花费较大,建造时间较长,好处是能屯驻更多的兵马、物资,更利于将来北伐。

  邵勋看向何伦。

  “明公……”何伦有些不解。

  “枋头南北二城筑造完毕后,伱就率部北上,屯驻于此,如何?”邵勋问道。

  何伦心下有些苦。

  确实,枋头筑城完毕后,南岸的文石津不用守了,他手下的五千兵马可整体北移至枋头。但这样一来,可就直面石勒了啊……

  黄河南岸和北岸,同样是守城,但面临的压力有本质区别。

  何伦不傻,他很清楚一旦真过河了,以后定然三天两头面临围城战,死伤能少?

  但他不敢反抗,只能怏怏不乐道:“遵命。”

  “何必这副垂头丧气样?”邵勋笑道:“将来我一定会北伐邺城的,枋头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。若石勒举众而来,我亦遣兵北上增援,你背靠坚城,难道守不住吗?”

  “是。”何伦还是有些担心。

  邵勋见了,有些不高兴,道:“安坐家中,岂能有富贵?”

  何伦悚然一惊,咬牙道:“谨遵明公号令。”

  邵勋转怒为喜,搂着何伦的肩膀,道:“你我皆是东海人,情分自不一般。你只需用心守城,不教石勒夺去,将来定有富贵。我说到做到,决不食言。”

  何伦一听,心中涌起一股热流。

  是啊,大家都是同乡。这年月,不帮同乡帮谁啊?别人信任你吗?

  只要立下一定的功劳,将来的富贵断然比他人要多。

  想到这里,何伦立刻说道:“明公放心,枋头筑成后,我便钉在这里,便是死也要死在枋头。”

  “放心,石勒还没那个本事。”邵勋笑道:“他强在骑军,步军虽不差,但强不到哪去,枋头城对他而言,无论填多少人命都打不下来。”

  只要补给不被切断,粮草、器械、兵员以及修补城墙的材料能源源不断运入城中,枋头与河阳北城一样,是很难被攻破的。

  对石勒而言,这就是一个亏本买卖,长期的出血口。打也不是,不打也不是,难受得要死。

  83中文网最新地址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50n0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50n0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